一群年轻人和AI一起工作造出老外追着买的中国耳机
在上个月的钉钉十周年产品发布会上,韶音科技CIO陈乡帅的一番话,让台下各大企业的CIO“秒懂”。
陈乡帅回忆起2019年刚接触钉钉时,那时钉钉的会议系统没有现在这么丝滑,AI也还没成为协同办公的标配。
2012年,凭借自主研发的骨传导“黑科技”,韶音在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上大放异彩:参观者排队尝鲜,《华尔街日报》的头条报道更令韶音风靡北美。
早年间,骨传导耳机堪称一种“反常识”的存在。但韶音攻关九年,迭代五次,破天荒攻克了骨传导技术在音质、漏音、功耗、震动上的四大难题。
销售网络,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;海外团队,分布于新加坡、日本、北美等地。
组织的协同能力,直接决定战斗力。对科技企业来说,会议是最典型的协同场景。
韶音的会议特别多:跨区域的项目开发研讨会、和外部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会、内部作战会、和海外同事的全球协同会,都对会议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,需要一套成熟可靠的跨国会议解决方案。
韶音全球办公室有150多间会议室,引入钉钉会议系统后,他们将全球会议室按照统一的装修标准、统一的硬件标准进行了改造,就连全球办公室的会议投屏,也能做到企业文化宣传一致。在会议投屏、会议室预约管理、外部合作伙伴会议体验等方面,都做到了全球统一。
钉钉会议中,还暗藏实时翻译“神器”:你在国内说中文,海外同事的屏幕上自动显英文;他发英文消息,你看到的也是精准的中文翻译。
最终实现了,会前预约会议简单高效,会中AI能实时翻译,会后AI生成会议纪要以及待办。
从最初的网络卡顿、翻译错漏,到问题迎刃而解……在骨传导技术、全球化道路上全都“没作业可抄”的韶音,正是通过钉钉,实现全球会议一盘棋。
它是开放式耳机的全球开创者、领导者,也是一家拥有解决骨传导四大难题(音质、漏音、功耗、震动)技术方案的公司。
2021年,仅凭“一种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方法及骨传导扬声器”专利,韶音就斩获中国专利金奖。
申请了5000多项专利,构成公司强大的技术护城河,也给韶音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天大的难题:
像新员工海外出差回来要报销,怎么报、不知道,只能找老员工打听。老员工也不知道,只能问财务、人力,结果职能岗位被这类常规性咨询淹没。
从“差旅单怎么填”,到“国外餐标怎么算”……财务、人力每天重复回答大量类似问答,不但效率低,而且价值感不大。
实际上,这类显性知识,本应全面公开、随手可取,结果却割裂在不同个人、部门的电脑里。
技术团队的隐性知识壁垒更甚,不但有“黑箱”,还有约定俗成的“黑话”,只有技术员工秒懂。一旦项目有变更、人员要交接,“黑箱”打不开、“黑话”听不懂,只能干着急。
很快,IT、HR部门联手,把专业术语、部门“黑话”,统统放进了钉钉“企业百科”里。
员工们很快发现,只要在钉钉的聊天、文档、群聊中提及专属词汇(如“构建模块功能验证”),点一下即可链接解释页面,很快就能掌握专业知识,摸清业务逻辑,提高沟通效率。
于是,尝到甜头的员工,纷纷成立“知识小组”,创建了800多个企业百科词条。
供应链、研发、HR、营销等业务部门,基于知识库,构建起部门知识体系,实现知识和业务的深度绑定。
像“企业文化组“,把企业文化知识搬上去,新人有问题,不用再四处打听,钉钉一搜全搞定。
以前要搜“某国出差餐标”,一旦知识库的词条是“境外出差标准”,关键词不匹配就搜不到。
某部门一实习生,离职前大量下载公司核心科技文档,钉钉的安全预警,察觉到了异常操作,第一时间把警报发给了相关部门。
这让韶音见证了钉钉强大的安防能力,也见识到知识高效流转与精确封堵的相得益彰。这样的张弛有度,才是高科技企业创新的真正助力。
能让真正的业务人员乃至基层员工都用好钉钉AI,才是韶音的IT部门最关心的事。
“AI一定要交给业务,IT搞AI搞不出什么花来,最终还是帮助业务解决实际问题。”
实际上,伴随韶音业务的全球扩张和增长,最先吃不消的,是HR(人事部门)。
初筛简历,本来是“一眼过”的轻松活。但架不住简历太多,导致HR团队大量的时间,花费在这件“小事”上。
但最初的尝试不顺利,AI表格筛选准确率只有30%-50%,HR们还要人工再核对,效率太低。
于是,陈乡帅带着团队两头忙:一边继续跟钉钉团队反馈问题,一边和HR团队打磨提示词,摸索规律。
此时,迭加更新了15版的提示词,AI表格筛选简历的准确率,攀升到70%-80%。
从此,HR们的AI表格几十秒就能完成海量简历的初筛;然后,专注对“通过”的简历查筛;最后,腾出精力专注面试,效率大幅提升。
以前,韶音在深圳的一个办公点,使用物业保安,每天晚8点后,对办公楼的安全隐患展开排查。但物业的常规操作一般只是口头汇报,或者先用纸质表单记录再转为Excel表,流程严密性和时效性都不够。
要么看到了隐患,回来却漏记;要么回来填Excel表,却忘了隐患在什么位置。问题是,做了记录也是。隐患发现后,改没改、谁改的,没佐证、没复查。一旦出了问题,只能相互扯皮。
他们很快用钉钉AI表格拆解出一套解决方案:先拍照上传钉钉AI表格,自动进入流程,谁跟进、谁解决全部在一张表格里。
现在,保安发现“消防栓坏了”,只要拿起手机一拍、AI自动识别图片判定问题后,便会触发后续工作流程,分发到对应的负责人整改,并随时跟踪进展。
现在,韶音的员工在钉钉上开发了700多个AI助理,普通员工都能轻松上手。
而韶音的“钉钉+AI”创新,既能深入研发实验室,又能“下沉”到基层,成为所有人都用得好、用得爽的生产力工具。
从HR到知识库,从物理保安到数字安保,从联通中国到沟通世界……韶音的创新,正是中国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的缩影。
他们的技术,震撼世界;他们的品牌,遍及全球;他们的创新,被AI渗透到每个角落。
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(ID:hstl8888),禁止私自转载,如需转载,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。